雷竞技RAYBET·(中国)官方网站期刊论文 从“十四五”规划建议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信息通信技术》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英文科技期刊(CN11-5650/TN,ISSN1674-1285),2007年12月正式创刊。本刊旨在反映国内外信息通信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信息通信技术交流平台,推广先进信息通信业务和应用,为我国建设信息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服务。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乃至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谋定了新的方向。文章分析了《规划建议》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指引,剖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贯彻落实《规划建议》方面的作用,并就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智慧社会的发展基础,以及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习总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加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乃至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谋定了新的方向。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智慧城市”的表述,但其中所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众多内容,都与新型智慧城市有着密切关系。
《规划建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部分要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部分明确“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这些内容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这些建设目标与近年来所提的“让信息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等一脉相承。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则反映在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中,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由此可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雷竞技RAYBET,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治理、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
《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着眼点在于提高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则是为了拓展建设广度和深度,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软”“硬”兼具,既有新技术新方案的研发应用雷竞技RAYBET,也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推陈出新[2-3]。由于“智慧”是其要点,因此要注重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各方面各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这是规划重点建设内容时需考虑和遵循的重要思路与目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提法是第一次在中出现,说明中央将“数字化”视作一种底层的生产力和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必须与“数字化发展”紧密结合。
2020年3月,习总赴浙江考察时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可见,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也在进步。根据《规划建议》要求,新型智慧城市要遵循以下建设路径。
一是要以“数字中国”为统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需要保持一致。事实上,《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涵盖“数字化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同方面,也涉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层面、方面,这与《规划建议》提出的“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相一致。因此,也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全面协调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二是要注重“软实力”建设与“硬实力”打造的结合,既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推进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也要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三是要注重数字技术产业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积累利用、数字技能普遍提升的同步共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必须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5G、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才能为新型数字城市建设打牢基础、保驾护航。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依托和不可或缺的组成,只有有了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基础设施等,才能有力支撑起新型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与顺畅运转。数据资源是新的战略性要素,数据资源采集、汇总、开发、利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国数字化发展能力的强弱,也决定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使用者是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要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其建设红利,就必须提升全民数字技能。也正因此,建设路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规划建议》中对此提出了“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以及“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推进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任务内容,其推进将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机遇新红利。
《规划建议》内容全面,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建议》,就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为落实《规划建议》提供重要抓手。
《规划建议》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且在经济、文化、社会雷竞技RAYBET、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城市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最显著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孕育和普及,又使得城市这一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庞大系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蕴含着创新供给和扩大需求的巨大潜力空间,也能够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提供动力和空间。因此,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规划建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以新型智慧城市为重要标志的“城市更新”能够撬动规模庞大的内需空间,能够成为打造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举例而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来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能够优化交通出行,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和特色服务业发展,能够加速智慧社区的建设和高质量服务业的发展与下沉,这其中每一个领域,甚至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催生出巨大的内需市场,都有望成为规模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特别是建设后的运营,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关键联结点。
《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所催生出的巨大需求,可以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和动力。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实践为例,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前些年迟迟未能广泛普及应用,甚至其作用和价值还在受到质疑。但新冠疫情触发了数字化生存机制,百姓特别是城市中的百姓借助数字技术、数字工具将社会关系迁移到线上的数字空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社会交往方面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享受着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红利。企业、行业也在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些都使得对数字技术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也为许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提供了“练兵场”。未来,全社会“数字化”习惯的形成,将使数字消费需求蓬勃兴起,催生众多新兴产业链、供应链,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数字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加速动力。
《规划建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城镇化,并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肯定,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再是规模、数量上的低水平发展,而是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注重质量。这就使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其中的必有内容和必然要求,也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宗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 坚持系统观念 ” 是 《 规划建议 》 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了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要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融入到城市规划发展全过程、全方面。在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时,充分考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行需要。在设计谋划新型智慧城市内容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交通、生活消费、生态环保等众多方面,并满足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新理念的要求。结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群建设有机结合。
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创新驱动力和产业承载力,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内需供给体系,不断提升城市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为城市持续推进现代化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经济支持。
抓好基础设施特别是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北斗等新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筑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坚持应用导向、场景驱动,积极打造与数字基础设施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对超高清视频场景、VR/AR互动体验和智慧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工厂、智慧教育等场景进行优先布局,深化数字基建和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融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4]。
注重提升政务服务和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和多元化。一方面拓展大数据惠民便民利民新成果,切实提升城市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与城市经济的数字化发展步伐相对应,为城市各行业领域的前进提供大小合适的“鞋子”,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和整体发展氛围。
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加快城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机构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提升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为新型智慧城市稳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 陈俣含.从传统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探讨[J].未来与发展,2020,44(1):1-6
[3] 郭雨晖,汤志伟,翟元甫.政策工具视角下智慧城市政策分析: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J].情报杂志,2019,38(6):201-207
安 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