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的探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湖报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时代以来,湖报集团围绕融合传播,不断改革创新,迈出“关键五步”,走出一条符合传播规律、党媒属性和自身实际的融合发展之路,新媒体用户每年以数千万的规模增长。
这“关键五步”,每一步都是突破瓶颈制约确立一种协同发展思路,从而完成多重关系的分层融合,最终达到深度融合、系统性变革的效果。这“关键五步”,主要是基于五重关系的融合突破:存量人才与新形势的关系、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自有平台与第三方账号的关系、省市县媒体的关系、内容与渠道/平台的关系。湖报集团通过分阶段不断深化这五个层面的融合,将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推向深入,打造健全且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
媒体融合发展中,最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人才转型。湖报集团在早期融合探索中便意识到这一点,“关键五步”的第一步就是推进存量人才与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融合。
2015年,湖报集团审时度势提出存量人才“三转”战略,即转思维、转阵地、转作业方式,推动存量人才向全媒化人才转型,加速融入移动互联网。当时,湖报集团要求55岁以下的采编人员,必须抓紧转,该转全转,应转尽转。这一战略延续至今,效果显著。
有阵地,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2015年1月,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上线月,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客户端上线月迭代升级为极目新闻。
为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有实质性进展,2016年开始,湖报集团鼓励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开办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为编辑记者提供融合发展的系列“教练机”。截至2017年底,湖报集团主要媒体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均开通了账号,并常态化运营。新媒体矩阵的不断扩充,为人才“三转”提供了不断延伸、拓展的阵地。
人才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思维、习惯、操作方式的转变需要一点点积累,但量变终会促成质变。2020年前后,集团便涌现出一大批全媒型记者。2021年开始,集团策划推出“全媒体纵横谈”系列访谈报道,进一步锤炼升级采编人员全媒体作战能力。
2021年第四季度,湖北日报策划推出《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全媒体纵横谈》,邀请湖北102位县(市、区)委走进湖报集团5G演播室。承担访谈任务的两个部门中有37位文字记者化身主播,出镜主持,超过部门人数的七成。湖北日报全平台推送102组600多件(篇)全媒体多形态报道,全网流量超10亿。随后,全媒体访谈成为湖报集团常推常新的“传播新物种”。
2024年8月至9月,湖报集团策划推出《新质生产力 潮涌开发区》全媒体访谈,邀请国家级开发区和重点省级开发区负责人分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全平台推出23组共计110件(篇)全媒体多形态报道,产生广泛影响。
在人才“三转”战略实施后,视频、直播、访谈等音视频形态传播成为编辑记者的“心头爱”。2023年,湖报集团各媒体全年开展视频直播2716场,全媒体访谈154场。
存量人才“三转”战略,有力锻造了全媒型队伍,为湖报集团实现媒体融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为推进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习总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1]
湖报集团将存量人才“三转”战略实施推上正轨后,于2017年9月迈出“关键五步”的第二步——提出“端网速度、纸媒深度”理念:淡化以报纸为中心的思维,树立“双核”意识,助推报纸和新媒体此长彼长。
“端网速度”,就是全媒体、全时段传播,必须抢速度、抢第一落点、抢时效;“纸媒深度”,就是纸质《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要更多地向深度转移,进一步强化深度报道,彰显权威性和“定音鼓”作用。
采编人员“三转”后进入新媒体平台这个“主战场”战斗,那报纸这个“老阵地”还要不要坚守?精力如何分配?答案很明确:湖报集团作为省级党报集团,报纸是根脉,不能放弃;新媒体平台是未来,必须拓展。
在“端网速度、纸媒深度”理念指导下,湖报集团一手抓报纸提质增效雷竞技RAYBET,一手抓新媒体培育发展,提出新媒体和纸媒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质量标准与审稿要求,各媒体平台严格做到“传播数量服从于质量、传播时效服从于审核把关流程”,形成全链条“策采编审发考核”一体化机制。
通过平台再造、流程优化、资源要素整合,湖报集团全媒体平台实现策划、采编、把关、分发、考核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平台一体化,大力推进新型内容生产、传播体系建设。构建了全媒体指挥中心平台、融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大数据平台等三大平台。
二是流程一体化,以全媒体指挥中心策划调度为牵引,每天召开全媒体选题策划调度会,突出移动优先,调度人力、产品通过端、网、微等平台全天候传播。
三是考评一体化,发挥全媒体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全媒体平台一体把关、一体计分。报纸保留深度报道等部分品种考核计分,记者更多通过移动传播获得稿分,由此倒逼记者向全媒体转型,兼顾“主战场”和“老阵地”。
增量人才是指湖报集团招聘录用的新生力量。在推进报纸和新媒体的融合中发现,增量人才中有不少人文字能力相对较弱。
所有的信息传播,文字表述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所以增量人才也要在掌握新媒体手段的同时,熟悉传统报纸操作,会写消息、通讯乃至评论和深度报道。2019年,湖报集团首次提出防止“去文字化”倾向,并通过培训、实战提升增量人才文字能力,同时鼓励增量人才与存量人才协同作战,在报纸和新媒体双线作业中互帮互学,锻炼培育全媒型人才,促进报纸和新媒体高效融合。
2019年3月,湖报集团成立新技术发展委员会,承担集团新技术发展战略和宏观规划制定、重大项目建设的职能。有了顶层设计后,集团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夯实了党媒数字化移动化转型的基础。
技术加持精品生产。2019年10月,湖报集团5G演播室建成投用。短视频、长视频、直播和访谈等视频报道,开始批量入市。尤其是短视频的爆发,前所未有地带来了一大批流量1亿+的作品,2023年集团媒体流量过亿的新媒体作品达256件。近年来,湖报集团十余次完成湖北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客户端迭代升级,以及两端与媒体融合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畅通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流程。在内容生产多个环节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AI(人工智能)相关能力多模态生成文本、图像和音视频。建设了统一视频媒资库,作为视频数据中台,提供视频业务采集汇聚、智能引擎、检索共享等服务。2024年初,又启动建设800平方米的楚天演播厅,运用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AIGC跨模态视频制作等技术,将建成多媒体内容生产、新技术应用研究基地和展示平台。
报纸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后,湖报集团新媒体平台迎来快速发展。此时,新媒体平台中自有平台和第三方账号的关系如何平衡便凸显出来。2020年开始,湖报集团在思路、机制、平台、人才等多个层面创新突破,迈出“关键五步”中的第三步——启动“三轮驱动”融合发展战略,以此来推动自有平台和第三方账号的深度融合。
“三轮驱动”,分为一“主轮”、两“副轮”。“主轮”是指湖报集团自有平台,包括湖北日报客户端、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和极目新闻等子媒体特色新媒体品牌。两个“副轮”,一个是集团各媒体在第三方平台成功打造的头部大号;一个是集团探索垂直化、分众化传播,推进的一批“专精特新”垂直账号。
“一主两副、三轮发力”。“主轮”是引领,是省级党报抢占高地的主力品牌;“副轮”是新闻传播的延伸补充,是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强劲助攻。两者协同并进,共同筑牢全媒体传播体系。2020年,湖报集团抓住疫情防控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关注的重大“窗口期”,全方位应对公众信息需求,第三方大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极目新闻全新上线,实现两年总用户过亿的目标,成长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2022年,湖报集团探索垂直分众传播,重点培育“职教传播研究院”“i跑者”“极目情缘”“支部加油站”“小学新天地”等10个试点项目,为每个项目提供6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并协调全平台资源,助推试点项目成长。
“三轮驱动”战略实施后,湖报集团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拥有两个亿级用户平台的省级党报集团:2023年1月,极目新闻新媒体用户量突破1亿;同年4月,湖北日报新媒体用户量突破1亿。
截至2024年11月初,湖报集团新媒体用户总量达到3.71亿,其中湖北日报新媒体用户量超过1.39亿,极目新闻新媒体用户量超过1.53亿。
具体来看,湖北日报新媒体矩阵中,客户端下载量超4192万;抖音号粉丝4807万,在全国省级党报官方抖音号中居第一位;微信公众号用户量806万,综合实力在全国省级党报中排第二位;官方微博粉丝867万,位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五位;快手号粉丝950万,位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位;头条号粉丝449万。
极目新闻新媒体矩阵中,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3050万;官方微博粉丝超2284万,粉丝量稳居全国同类媒体前十强;微信公众号用户量882万,抖音号粉丝2816万,快手号粉丝997万,头条号粉丝917万,均位居全国同类媒体前列。
“三轮驱动”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后,湖报集团自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响力持续攀升,吸引省内地方媒体学习借鉴,他们纷纷希望加入进来。2022年初,湖报集出多支小分队奔赴16个市县区融媒体中心调研,了解到他们在融合发展中存在瓶颈,面临缺思路、缺人才、缺平台、缺技术等问题。湖报集团作为省级媒体,主动担当作为,引领带动市县媒体融合发展。
当年,湖报集团提出将湖北日报客户端打造成省市县融合联动、跨行业跨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超级传播平台。按照“一年试点,两年全覆盖,三年成生态”的融合发展思路,2022年下半年,首先推进了与全省市县区融媒体中心的合作共建。
由此,湖报集团迈出“关键五步”的第四步——以湖北日报客户端为依托,全力建设区域超级传播平台,有效推动省市县媒体融合,构建湖北区域“融媒生态圈”。
2023年6月,湖北日报区域超级传播平台建设实现103个市县区频道全覆盖,推动原创资讯稿量大幅跃升,到2023年底客户端日均发稿量突破3500条,湖北日报客户端建成“年更百万”区域超级传播平台。
湖报集团以湖北日报区域超级传播平台为基础,实施了“三大链接”和“三大计划”,通过“以省带市县”的组织结构优化和运营模式调整,增强省市县媒体的贯通融合,构建具有广泛公共价值的区域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湖报集团主要推进了人才链接、实体链接、管理和服务链接,以此来打通省市县媒体的融合路径。
推进人才链接。面向市县区开展两类培训,以此为基层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全媒队伍。一是“请进来”。2022年起,湖报集团开启全媒体实用技能训练营,把市县区共建单位从业人员请到湖北日报进行培训,一期5天,普及全媒体传播理念,传授全媒体操作方法。截至2024年11月,实训营已举办39期,培训学员超过5300人次。二是“送上门”。面对市县区强烈的培训需求,2023年8月起,湖报集团组建新媒体培训小分队,在全省巡回培训,目前已送课上门85场,培训超过1.6万人次雷竞技RAYBET。
推进实体链接。以共建湖北日报客户端频道为基础,与市县区融媒体中心进行实体链接。市县区频道内容由市县区融媒体中心提供,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地方分社记者站负责稿件的审核把关和提升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初,湖北日报客户端在线个,全端日均发稿量超过4000条。通过下沉客户端供稿账号,有效打通了全省新闻资源快速聚合的渠道。全省通讯员可通过供稿账号,第一时间将稿件提交至区域超级传播平台的中央稿库。湖报集团从技术上对账号进行不同编审权限的设置,进而实现了省市县媒体的逐层编校、提级审核、快审快发,保证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内容的原创性和竞争力。
实现管理和服务链接。依托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和地方分社记者站分片区设立频道“店小二”,常态化提供日常服务和稿件审核、质量把控;集团技术部设立运维指导中心,解决迭代升级和技术保障问题,实现与市县区融媒体中心的管理和服务链接。
融合路径畅通后,湖报集团通过提升计划、众筹计划、共建计划,深化与市县区融媒机构的内容共建,推动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提升计划,持续挖掘传播正能量。市县区频道稿件一旦在客户端审核发布,便进入湖北日报全媒体矩阵库,湖北日报编辑从库中实时筛选出适合各自板块的优质内容,经过二次加工,形成消息快讯、深度图文稿、短视频或海报、长图、H5等全媒体作品,提升到湖北日报报纸、客户端热推频道以及拥有大量用户的第三方平台大号,从而让市县区稿件获得全网更多关注。
2023年,湖北日报客户端市县区频道稿件通过提升计划,全网流量达到10万+的有622篇、100万+的75篇、1000万+的24篇。其中,来自远安频道的“板凳男孩”方宇翔自强不息的故事流量最高,达到了4.7亿次。2024年以来,湖北日报新媒体各平台持续挖掘提升市县区优质稿件,截至11月初,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提升的市县区稿件中阅读量10万+的达到123篇,仅微信平台平均每周就产生3到4篇阅读量10万+的市县区稿件雷竞技RAYBET。短视频方面,2024年以来湖北日报短视频平台提升的市县区稿件中,播放量突破100万次的达到81条。
众筹计划,《联“县”直播》形成品牌。以区域超级传播平台为基础,面向市县区开展众筹联动,是推进省市县媒体融合的又一探索。众筹联动在直播上的成效非常明显,目前已形成品牌栏目《联“县”直播》。其主要做法是,在重要节点或节日,策划推出大型联动直播,湖北日报拟定直播方案后,征集各市县区融媒体中心深度参与。截至目前,湖北日报开展联动直播超过100场,产生了一大批市县区热点话题和爆款作品。
共建计划,全矩阵服务市县区需求。与众筹计划“一对多”不同,共建计划是“一对一”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指各市县区融媒体中心如有需要推广的作品或直播活动等,湖北日报可开放新媒体平台,共同做好全网推广。2024年以来,根据各个市县区融媒体中心的需求,湖北日报分别对“潜江龙虾”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大冶市第三届“殷祖白茶”文化旅游节、南漳县第七届有机采摘节等多个地方活动进行了共建直播。
过去十余年,湖报集团转型了人才、加强了自有平台建设、打通了第三方渠道,初步建成贯通省市县、跨行业跨领域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关键五步”的前四步都取得明显成效,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极目新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轮驱动”全媒体传播体系、湖北日报区域超级传播平台连续四年先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4年,湖报集团迈出重要的“第五步”——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人才建设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
新闻传播的“根”是内容生产。《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没有渠道,内容为不了“王”;没有平台,内容为不了“王”;有了人才、有了渠道、有了平台、有了体系,就可以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内容为王”。湖报集团启动“内容制胜工程”,重点解决好作品“不够多、不够优”等问题,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湖报集团提出,建设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巩固是前提,要持续巩固集团十余年来围绕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所形成的工作成果和积累的人才、渠道、平台、体系优势;核心目标是形成常态化高水平的内容生产;标尺是获得更多新闻传播精品、更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持续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将集团的新闻内容生产打造成常态化高水平的“高原”,并在高原之上出现若干“高峰”。
2024年7月下旬,湖报集团成立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领导小组,下设20个专项小组,以“领衔、揭榜”的方式实行集团采编战线跨平台、跨部门人员优化组合。目前,共计285名湖北日报及各子媒体的采编人员,根据兴趣特长和工作实际,报名参加各专项小组。
湖报集团提出,推进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要落实好常态机制与非常态机制的“双机制”保障,确保内容生产行稳致远。常态机制是指集团各部门、媒体的正常工作机制;“内容制胜工程”各专项小组属于非常态机制,是跨部门、跨媒体的兴趣爱好组合。小组成员积极开展学习交流、重点攻关等活动,以不断提升新闻素养、精品创作能力为追求目标。非常态机制是常态机制的补充、合力与提升,是新闻业务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
湖报集团明确,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分三步走:2024年下半年初见成效,2025年大见成效,2026年巩固发展长效机制并不断提升。各专项小组锚定目标,积极开展思想碰撞、业务交流。同时,更加注重选题和题材的适配性,以非常态机制实施“大题大做、重题重做”,开展对重点选题或项目的群策群力、集智攻关。总体目标是,让“高原”不断抬升、“高峰”不断耸立、人才不断涌现,实现集团新闻采编主责主业的常态化高水准运行,不断提升集团新闻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启动“内容制胜工程”后,2024年下半年,湖北日报推出了《一杯“南水”的中国力量》《全家福里的中国式现代化》《毛主席说的这些,我们做到了》等重大主题报道,以及“白车侠”“灰车侠”等正能量、大流量故事,反响强烈。
湖报集团迈出的“关键五步”,初步解决了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五个层面的难点、痛点、堵点,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湖报集团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断夯实传媒主业底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气象新作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作者陈剑文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社长,陈力峰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张磊系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主任)
原标题:《加快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系统性变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的探索》